裴炳雨
, Yeosu, South Korea — 生活并工作于 {location}

裴炳雨的摄影之旅始于40年前,受到美国风景摄影师安塞尔·亚当斯(Ansel Adams)、爱德华·韦斯顿(Edward Weston)等人及包豪斯教授拉兹洛•莫霍利-纳吉(Laszlo Moholy-Nagy)著作的影响。在周游各地、探访远东的传统画家时,裴炳雨开始相信艺术家所处的环境和传统决定他的艺术视野。
在他20多岁时,摄影主题以韩国的自然山水为主,后来逐渐转向更具体的细节,如韩国的松树、火山丘(锥状火山群)、济州岛的海与天、皇室宗庙,近来的作品则取材自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
裴炳雨的摄影赋予观众一种浪漫化但仍不失纯粹的禅意观察视角。看着他的摄影作品,观者的感官能获得一种视觉和精神的双重朝圣体验。
关于 {艺术家}
尽管裴炳雨拍摄了许多不同主题,他的才华在邂逅“自然”时最能大放异彩。松树、鲜花、海洋、山丘、岛屿等是他最为亮眼的主题。准确来说,当他拍摄土壤、天空、山丘、河海、树木鲜花时,他的作品独一无二。与其说他尝试拍摄自然,不如说他是“自然”派来凡间的使者。自然通过他表现——抑或说展现自己。
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·康德认为,一件事物的美不具备客观特征。但是,所有生灵的存在都是一种完美平衡。这种平衡带来参照比例,可能在黄金分割、分形或斐波那契数列时达到美感峰值。然而,作为美之原型的动物、植物和自然是时刻生长变化的,这种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。若比例之美从破坏中幸免,你便可以称之为例外之美。好比树木,由于光照、风吹和环境因素,它的平衡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改变,但只有树干随之而变,树叶原有的平衡得以保留下来。此般平衡隐藏在树木的根部和人类的精神中。